史上最全的云南古树茶资料(下)

时间:2016-09-11 15:06:48来源:聘茶 作者:老易整理 点击:
易聘号是一个专门从事古树茶保护开发的知名企业,历史悠久,享誉茶界。易聘号秉承保护与开发并举,使有限资源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易聘号坚持品质至上,采用传统工艺,为成功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古树茶叶制品。
老乌山古树茶


      老乌山茶区位于镇沅县按板镇西南,主要分布在按板镇所属的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民委员会所辖的17个村民小组,文立的南面就是小景谷茶区。主要居民有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人口约3000人。这里平均海拔1 900米,年平均气温18C。
     老乌山茶区有野生茶、老树茶、台地茶分布。老树茶有的分布在田边地角,有的成片种植,有的被矮化。据2006年统计,老乌山茶区有老茶园2500亩,乔木型老树茶380多亩,台地茶3500亩。在老乌山的老茶树中有很多是干径1 0多厘米到20多厘米的大茶树。
     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大茶树,根部直径达1.23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树高达9米多,是紫芽变异种,当地百姓一直在采摘制茶叶食用。经专家考证属于栽培型茶树。这株大茶树在多年前就已被当地民众奉为“茶神树”,每年要在茶神节这天前来祭拜。
     老乌山茶样的特征是:条索稍粗长,由于不少被矮化,芽头较多,汤色金黄明亮,苦味较显而涩弱,苦能较快化甘,甘较持久, 香气明显,汤质较饱满,叶底黄绿,由于生长环境影响,山野气韵不强,有杯底香。


茶山箐古树茶


     茶山箐茶区属于镇沅县乔木状老茶树数量比较多的一个茶区。茶山箐老茶树主要分布在田坝乡民强村委会茶山箐村民小组周围,中心点距县城1 1 0公里。山形以东西走向为主。进茶山箐的车路路况不佳,干季有的路段越野车还要用前加力。茶山箐一带有栽培型老茶树1 050亩。树龄在数百年。最大茶树基部干径40厘米。茶树有的成片分布在山坡,有的分布在地边。
  茶山箐茶特征:条索黑亮较,汤色金黄明亮,苦味较显而涩弱,苦能较快化甘,甘较持久,香气明显,汤质较饱满,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强,有杯底香。


大麦地古树茶


     大麦地位于镇沅县东,隶属者东镇麦地村委会,距县城91公里,其中从学堂街到麦地村的约七公里山路比较难行。
     麦地村位于北纬24度01分,东经101 度23分.海拔1730米,居民有彝族、拉祜、汉族。
     麦地与马邓隔一条大山箐相望,直线距离只有2~3公里。
     古茶园分布在村后,最大茶树主要集中在一个山凹中,茶园从山凹向两侧山坡展开,大茶树比较集中的区域约有近5亩面积,茶树树高多在2米以上,干径10厘米以上,最大茶树基部干径超过20厘米。土壤以黄沙土为主。
     大麦地茶特征: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苦涩稍显,苦显于涩,涩短,回甘较快较好,汤质尚饱满。


老仓福德古树茶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地跨北纬23度56分~24度29分。川河从西北方安定界入境向东南贯穿全县,以川河为界,西面属无量山系,东面属哀牢山系。总面积4465.8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锦屏、文井、漫湾、大朝山、花山、大街、龙街、文龙、安定、林街、曼等、景福等1 3个乡镇。境内海拔最低点在大朝山东镇文笑河口与澜沧江交汇处,只有795米。最高点是无量山猫头峰,有337 1米。年平均气温为18.3℃,年平均降水量为1086.7毫米。
     景东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樊绰的<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指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
     景东境内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充分说明景东是古老的普洱茶产区之一。民国1 4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给景东老仓福德茶山出品的“老仓茶”颁优等奖章。
     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 3个乡(镇)、1 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 1 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
     老仓福德茶区的老茶树、老茶园主要分布在安定乡的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文龙乡的邦迈、邦崴、文录、文昌等地。这一带海拔在1670~2020米,有老茶树1 6035亩,其中树龄在50~100年的有1 4450亩,树龄在1 00年以上的有1 585亩,年产量超过200吨。
     茶园主要分布在大山的中上部,茶园有多片密度大的,但是大茶树、矮化老茶树、新植茶混生。还有一些大茶树分布在地埂边和村中。有少量中小叶种。中仓、迤仓两个村委会老茶树较多。居民主要是彝族。中仓回民村旁的一片茶树比较大。村名叫回民村但居民是彝族。
     回民村:北纬24度 41分,东经1 00度 36分,海拔2001米。
     中仓后山坡:海拔2099米。
     迤仓:北纬24度 41分,东经1 00度 35分,海拔1 898米。
     老仓福德老树茶样的特征是条索黑亮较紧结,山野气一般,杯底留香,苦涩不显,涩稍长,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较饱满,汤中有香,滑顺,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整。


金鼎古树茶


     金鼎茶区属于景东品质比较好的一个老树茶区。金鼎茶区的老茶树、老茶园主要分布在林街乡的岩头、龙洞、箐头、丁帕、青河,景福乡的公平、金鸡林、岔河、勐令,东镇的黑蛇、苍文、长发一带。这一带海拔1762~1997米,有老茶树7542亩,树龄在50—100年的有6591亩,树龄100年以上的有95 1亩。在勐令村大村子有一株大茶树,树高7.5米,基部干径合围有175厘米,由于年代久远树心已空,当地百姓一直在采用,在这株大茶树周围还有大茶树十几株。
     在公平村芦山村民小组有一株大茶树,树高9米,基部干径合围达2.16米。当地百姓现在仍在采用。在周围还有大茶树几十株。
     金鼎古茶山老树茶样的特征:条索较黑亮细短,汤色黄绿明亮,苦较显而涩较弱,苦能化甘,较长,汤质尚饱满,有山野气韵。


漫湾古树茶


     漫湾茶区属景东茶区,漫湾茶区的老茶树、老茶园主要分布在漫湾镇的安召、温竹一带。这一带海拔在1867—1947米,有老茶树3000亩,树龄在50~100年的有2893亩,树龄100年以上的有107亩。
     漫湾老树茶样的特征是:条索稍松、短、色黑,汤色黄绿,苦显于涩,苦能化甘,汤质稍薄,有山野气韵,叶底青绿。


哀牢山西坡古树茶


  哀牢山西坡茶区主要分布在花山乡文岔、撇罗、营盘、文岗,大街乡气力、三营,太忠乡大柏地、麦地,龙街乡东山、和哨。这一带海拔1310~2150米,树龄50~100年的有4844亩,树龄1 00年以上的有753亩。
     花山大茶树位于哀牢山西坡的花山乡文岔村村上社。海拔1 860米,树高11.5米,当地百姓说此树已有十一代,应该有200年以上。现在每年还能产茶几十斤。
     大街乡气力村灵官庙大茶树,海拔1940米,基部干径2.12米,树高14.8米,是目前景东发现的栽培型最大的大茶树。
     太忠乡大柏村丫口古茶树。海拔1940米,基部干径合围2.85米,树高8.9米,树心已空,可容一个大人。一直在采用。
     龙街乡和哨村瓦泥大茶树。海拔2100米,基部干径合围1 90厘米,树高11.9米。周围有大茶树几百株,一直在采用。
     哀牢山西坡老树茶样的特征: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御笔古树茶


     御笔茶区属景东茶区,御笔茶区的老茶树、老茶园主要分布在锦屏镇的菜户、温卜、利月、黄草岭、山;中,文井乡的清凉、丙必、山心等地。这一带海拔1780~1920米,树龄50~100年的老茶树有3995亩,树龄1 00年以上的老茶树有995亩。
     御笔老树茶样的特征是:条索黑亮、稍长,汤色黄绿,明亮,苦涩较重,苦化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涩稍久。叶底匀齐,黄绿。山野气韵一般。  



长地山古树茶


     长地山村隶属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委会,长地山古茶园属于距景东县城最近的古茶园之一,从大范围上分属御笔茶区。在长地山可以看到山下的景东川河坝,去长地山的路从清凉开始上山,接近长地山村的一段比较陡比较难行。
     长地山村民小组有59户,老茶园主要在村后山梁之后的山坡上,村中有一些大茶树,村子周围有新茶园。最大三株茶树在村子里,是耿发忠家的,三株大茶树成品字形分布,相距只有几米,最大一株树高5.2米,基部干径超过30厘米。山后茶园大茶树大小不一,清过林木杂草,翻过土,茶园周围生态尚好。
     长地山位于北纬24度21分,东经100度50分,海拔1920米。
     长地山茶特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一般,杯底有香,不够强,苦较显,涩短,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国庆乡古树茶

     江城县位于普洱市东偏南。江城县城距六大茶山中的曼撤、易武茶山的直线距离只有大约70多公里。历史上曼撒、易武的茶也经江城运往石屏、昆明。由于受六大茶山茶叶贸易的影响,江城也很早就开始种茶、生产茶品。据地方史志记载,早在民国初年,已有敬昌号、群记茶庄等茶庄、茶号在江城制作销售茶叶。在老古董茶中就有著名的“江城圆茶”。
     江城的乔木老树茶分布最多是在国庆乡。国庆乡位于江城县城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仅8公里。国庆乡的田房、洛捷、么等、嘎勒、博别等村委会辖区都有乔木老树茶分布。国庆乡居民以彝族为主。洛捷村的“洛捷”在彝语中就是“茶叶”的意思。据当地老人讲国庆一带种茶已有好几代人。
     田房村委会位于江城县城东北方,村委会所在地田房村距县城仅8公里,田房村、太平村均有较多乔木老树茶分布。这里的乔木老树茶成片种植,分布于山坡、林下、村边,大片的一片有几亩到几十亩,小片的有几十株。很多都是几乎没修剪过的乔木型的老树茶,树高超过1.5米,干径1 0厘米以上的占相当比例。在田房村白富恩家地里,有两株大茶树,1号树根基部直径达40厘米,树高近4米,2号树根基部近30厘米,树高超过3米。在白文强家茶山的茶林中有一株大茶树,从根部分为两枝,根基部直径超过30厘米,树高近3米。
     国庆茶由于靠近易武茶区,气候、土壤等与易武茶区相似,因而茶味很接近易武茶。近年来由于易武茶价上升很快,而且还供不应求,于是到国庆乡收国庆茶去充易武茶的也就多起来,国庆茶的价格也就升得较快。
     国庆茶样特征是: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博别寨古树茶


     博别寨隶属江城县国庆乡么等村委会,位于县城北方,距县城20多公里,其中从么等村到寨子的七公里山路比较难行。博别寨有88户,以彝族为主,有少量哈尼族。
     江城位于易武北部,历史上是易武茶北上通道之一,江城茶业发展与易武茶兴盛有很大关系;过去易武茶业兴盛后有很多石屏人南下,到易武种茶、经销茶,江城是石屏人到易武的必经之路:在易武茶业的带动下,江城开始种茶、制茶、开茶庄。江城茶种源于易武。
     江城老树茶主要分布在县城北的田房、洛捷、博别、和平、公等、嘎勒等村。茶树最大在田房,博别面积较大。博别寨老树茶园主要分布在寨子北方山梁后的山坡上,寨子周围有少量老茶树,博别的老茶树成乔木状生长,高度在1~2米,干径多在10厘米左右,虽然不粗大,但多是1 949年前种植的。茶园中清过杂树和杂草,松过土,茶园周边生态较好。土壤主要是黄沙土。
     博别茶特征是:条索略粗泡、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尚匀,山野气尚好,杯底留香,苦涩不显,苦略显于涩,汤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质稍薄但较滑顺,特征似易武,只是汤质不如易武滑厚。


腊福古树茶


     孟连县境内有古茶园很少被外人知道。其实孟连县有两片栽培型古茶园,一个在芒中,一个在腊福。说到腊福古茶,人们更多听说过的是腊福大黑山野生茶。腊福大黑山位于中缅边境上,最高峰海拔2603米,周围分布着约58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在原始森林中分布有很多野生大茶树,腊福大黑山野生茶考察公布后,很多人都认为腊福只有野生茶。在腊福大寨旁建有腊福水库,栽培型古茶主要分布在腊福大寨周围和水库边上。
     腊福大寨隶属孟连县勐马镇腊福村委会,水库足巨县城42公里,从水库大坝到腊福大寨还有5公里,腊福大寨位于北纬22度07分,东经99度25分,海拔1570米。
     腊福大寨是拉祜族村寨,有1 00多户。这里曾是孟连通往缅甸的通道之一,现在修了勐马口岸公路,原来的通道就基本不用了,从腊福到国境线只有几公里路程。
     腊福水库旁有几千亩新开的现代台地茶园。
     腊福古茶属于大叶种,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大茶树最集中的地方是居民已外迁的旧寨,这里有很多株干经接近或超过20厘米的大茶树。土壤主要是黄棕土。
     腊福茶特征:条索黑亮较紧结,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香较显且较长,苦涩较重,且苦显干涩,苦在舌前部,苦退较快但涩稍长,汤中有甜,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滑顺。


芒中古树茶


     芒中古茶园是孟连县两个主要栽培型古茶园之一。芒中古茶园位于孟连县城东面坝子边缘处,距县城5公里,隶属孟连县娜允镇景吭村。位于北纬22度 23分,东经99度 39分,海拔1 020米。
     芒中村有傣族1 00多户,村子旁有一些丘陵状小山,种有大量茶树,其中在村旁有一片约1 00多亩的老树茶园,茶树成乔木状生长,由于多年不修剪矮化,树高大,多数茶树高超过3米,最高一株高达1 2米。干径多在十多厘米。这片古茶过去是孟连傣族土司的御用茶园。
     孟连傣族是大约在南宋后期从德宏迁来的,到元代在其首领带领下开始建成娜允古城,元朝曾设木连路军民府,明朝设孟连长官司,清设孟连宣抚司,由傣族首领世代任土司o孟连宣抚司是云南边疆重要的土司机构之一,其宣抚司署位于娜允古镇内,保存完好。
     芒中周围的茶园中有很多小树茶,但少修剪,多成乔木状生长,茶园周围保留较多林木,生态较好,茶叶采撷面小,因而品质较好。
     芒中茶特征:条索紧结黑亮,山野气较好,干茶与杯底香较好,苦显于涩,但苦亦不重,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质较饱满,较甜滑,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较匀整。



冰岛古树茶


     冰岛茶在普洱茶人的心目中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冰岛古茶孕育了勐库大叶种,而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中著名的优良品种,现在临沧,普洱的不少老茶园引种的就是勐库种。
      易聘号冰岛老寨清明前春茶古树纯料古树茶普洱茶就产于此。
     冰岛隶属双江县勐库镇,距勐库镇约40公里,位于北纬23度47分,东经99度54分。海拔1670米。土壤主要是黄棕壤。
     有资料证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勐库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入茶种在冰岛种植,成活150多株,这150多株的子孙在冰岛繁育并推广到了很多地方-冰岛当时是勐库土司的御用茶园。现在冰岛村有50多户,民族以傣族为主,还有汉族和拉祜族。冰岛的傣族应该就是当年为土司管理茶园的傣族后人。
     冰岛树周围都是茶园,新茶树为主。老茶树多长于地埂上,在老茶树中还有少量是当年土司引种来的古茶树。从老茶树的生长位置可以看出冰岛也有过毁蘩树改粮田的过程。
  冰岛老茶树是标准的大叶种。老茶树成乔木状生长。有修剪痕迹。有一条很好的弹石路连接着勐库镇与临翔区的章驮,冰岛位于其偏北方,但从这条路岔入冰岛村的路虽只有一公里多但路况之差与冰岛的名声地位实在不可想象。
     冰岛茶特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苦涩不显,汤中带甜,苦在舌前部,苦涩退得快,回甘好,饮后口腔甜滑感好。汤质较饱满、滑顺。


小户赛古树茶


     临沧市双江县的勐库镇辖区是勐库种的发源地,勐库大叶种是优良的普洱茶品种。勐库种源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开始种植的冰岛茶,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 485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勐库镇辖区内茶园分布十分广泛,古茶园很多,可惜的是多数都被改造过,经过清除森林、矮化茶树的改造后,远远看去古茶园很像台地茶园了。小户赛古茶则属于没有矮化改造的少数古茶园之一。土壤主要是黄沙土,基土中有含云母沙石。
     小户赛也写成小户撒,属于勐库西坡茶区,地处勐库大雪山的半坡上,村子后的大雪山林中分布有大量野茶。
     小户赛位于北纬23度40分,东经99度44 分,海拔1714米。隶属于双江县勐库镇。小户赛分成相邻的两寨,一寨是汉族,一寨是拉祜族,两寨相距1 00米。汉族寨没有大茶树,古茶树全在拉祜族寨。拉祜寨有1 40多户。
     古茶园分布在拉祜族寨子的上、下和北侧,茶树成乔木状生长,过去曾有修剪因此高度多在2米多,干径多在1 0多厘米。最大茶树生长在寨子中罗阿发家旁边,基部干径超过20厘米,高超过8米。
     小户赛茶特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苦涩较显,汤中带甜,苦在舌前部,苦涩退得较快,回甘较好,汤质较饱满滑顺。


白莺山古树茶


     白莺山原名白鹰山,据说过去当地鹰很多,得名白鹰山,大鹰经常攻击百姓的家禽,最终引发了人鹰大战,之后鹰渐渐变少,而美丽的白莺又多了起来,于是人们将白鹰山改称白莺山。
     白莺山村民委员会隶属云县漫湾镇,下辖36个自然村。白莺山距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属于澜沧江流域古茶园之一。
     白莺山位于北纬24度 38分,东经1 00度 1 9 分.海拔221 7米。
     白莺山种茶的历史很悠久,而且在历史上当地就有赶茶会活动,当地百姓通过这种活动与外地客商进行茶叶和其他商品的交易活动,其实就是过去的茶叶商品交易会。
     据考证最初在白莺山地区种植古茶树的是古濮人,今天称布朗族,而今天主要分布的是彝族。关于布朗族的去向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迁出,二说是因彝族势力大,布朗族也改称彝族了。
     白莺山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在本地人的划分上,茶分为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柳叶茶、藤子茶、勐库茶等。本山茶应属于驯化型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等应是以群体种中芽色、叶型不同而得名,二嘎子茶因其特征介于本山茶和栽培型之间而得名,二嘎子茶和黑条子茶根据条索、滋味、茶香等综合判断,有可能是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的杂交.
     白莺山茶树主要分布在村旁地边,呈星状分布,很少密集成片,茶树多成乔木状生长,高大而粗壮,大茶树中驯化型占一定比例,勐库种一般要矮小一些。
     本山茶特征:条索黑细不亮,多梗少芽,叶沿齿少且浅,山野气较强,杯底香较好,正常冲泡基本不苦涩,如泡重会有少许苦,汤中带甜,香型不同于一般的栽培型茶,回甘尚好,汤质较饱满滑顺,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叶、条索、口感滋味、香型、杯香都有明显野茶特征,应属驯化型。
     二嘎子茶特征:条索色黑不亮,多梗少芽,较粗老,山野气较强,杯底香较好,略苦,涩稍长,汤中带甜,香型特别,回甘尚好,汤质一般,汤色金黄带红,叶底黄绿匀整。条索、口感滋味、叶底香型等综合品鉴,可能是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的自然杂交种,其总体特征偏向栽培型多一些。
     黑条子茶特征条索黑细不亮,多梗少芽,山野气较强,杯底香好,略苦,但苦低于二嘎子茶,涩稍长,汤中带甜,香型特别,回甘尚好,汤质一般,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G条索、口感滋味、茶香等相似于二嘎子,介于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之间,可能是自然杂交种,其特征偏向栽培型多一些。


昔归古树茶


     昔归古茶园是一个很特别的古茶园。之所以说它特别,一是因为它有“临沧的老班章”之称。二是因为它是成规模的古茶园中海拔最低的古茶园之一。三是因为它是临沧范围内古茶树密度大,生态最好的古茶园之一。
     昔归位于临沧市临翔区最东面的邦东村民委员会辖区,距邦东村1 2公里。昔归村有1 1 3户人家,居民以汉族、傣族为主。村子距澜沧江只有几百米,江对岸是普洱市镇沅县秀山村。将来糯扎渡水电站蓄水后,回水将淹没江边田地,昔归村也将向高地搬迁。在专业人员对糯扎渡库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在昔归发现了新石器遗址和缅寺遗址。
     昔归古茶园位于村子以北一公里多的澜沧江边山坡上,位于北纬23度 55分,东经100度 24分。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900米至1 000多米的山坡上。古茶园的下面是澜沧江嗄里古渡口,历史上是临沧与镇沅等地连接的重要通道,现在仍有渡船连接两岸交通。
      古茶园旁本来有村子,大跃进时才全部迁到现在昔归村。现在仍可以看出当年的房地基平台,还有当年种植的大芒果树。
    古茶园所在的山叫芒绿山,亦写作茫绿山,昔归古茶园是临沧市范围内古茶树保存最多,生态环境最好的古茶园之一。澜沧江啤酒集团租用经营了古茶园的大约三分之二,在所租的2 1 6亩茶园内,有古茶树1 7000多株。加上没租的三分之一,则整个古茶园的面积有300多亩,古茶树2万多株。古茶园中保存了大量其他植物,生态较好。
     昔归古茶基本是标准大叶种,茶树干径多在1 0多厘米,树高多在150~200厘米。最大茶树干径约20厘米。
     昔归古茶归纳下来有以下特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以昔归茶与老班章比,茶味、茶气、杯底香型与强度、汤中甜度及回甘程度应该有明显区别。因此对于称昔归茶是“临沧的老班章’’不应该理解为昔归茶有老班章的特征,而应该理解为从茶的地位评说:老班章是西双版纳生态、茶味、茶气最好的茶,昔归是临沧生态、茶味、茶气最好的茶。


东旭古树茶


     在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至云县大朝山西镇有一条南北向大山脉,山脉东面是澜沧江,江边有临沧著名的昔归茶区。昔归距邦东有1 2公里。在这条山脉的中上部有一条公路连接着邦东乡和大朝山西镇。从邦东乡的邦东村经过曼岗村、菖蒲塘村等最后到邦旭村,在长达近20公里的公路两侧分布着一条古茶林带,宽度从1 00米至数百米,或集中成片或零星分布,断续分布长达近20公里,茶树基本成乔木状生长,由于这条山脉的中部及以上部分多是裸露的大石头,茶树主要生长于石头之间的风化沙土中,茶树中很多是干径超过1 0厘米,高度超过1 50厘米的乔木状老树茶,这片茶区的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以及茶的口感滋味基本相同,在整个临沧市内像这样规模的古树茶园十分罕见,它的规模比昔归古茶园要大得多。这一茶区的中心菖蒲塘村位于北纬23度 59 分,东经1 00度 20 分  ,海拔1 677米。
     这个茶区的古茶树最集中是在邦东乡的曼岗村和大朝山西镇的菖蒲塘村,这其实是分属两县区、两乡但山水相连的两个村子。这一茶区内的最大茶树在菖蒲塘村的上糯伍村民小组的地埂边上,三株大茶树相邻生长,枝繁叶茂,最大的一株高超过1 0米,基部干径超过70厘米。
     这片茶区规模大,茶树龄长,茶的口感滋味好,但由于长期不被外界认知,这个茶区的茶价仍偏低,而且这一茶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经过仔细斟酌后把这茶区称之为“东旭”茶区。用此名的理由有三:一是该茶区分布于邦东村至邦旭村之间,两个地名各取一字合为“东旭”。二是这片茶区分布于面东山坡,正对每天东升的旭日,可以称为“东旭”。第三这片茶区规模大,品质好但就好象是藏于深闺的美女,像藏于深山的幽兰,目前尚不为多数人所认识,因此希望将来这一茶区象东升旭日一样蒸蒸日上,名扬天下,故称之为“东旭”。
     东旭茶的特征是:条索紧结明亮,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整,苦涩不显,汤质滑甜,回甘较好,有山野气韵。其最突出的优点是汤质滑甜感很好,这应该是与其生长于山石间有关。其最突出的不足是茶园周围缺乏森林,生态环境不够好导致山野气韵不足。



茶房古树茶


     茶房乡位于云县南,历史上称为勐麻。茶房乡辖1 6个村民委员会,老茶树主要分布在马街、茶房、村头、响水、文乃、文茂、黄沙河等村委会,规模较大较集中在马街村委会的周家村民小组。
     茶房位于北纬24 度 1 4分,东经1 00 度 1 0 分,海拔1 670米,茶园多分布在1 670米至1 900米之间。
     茶房种茶历史据说已有300多年,但大面积种茶应在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 896年)。这一年云县绅士石峻从勐库购得茶籽30驮在茶房一带推广种植,此后茶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茶房茶特征是条索较紧结较黑亮,杯底留香,苦涩不显,其中苦又显于涩,苦涩退得较快,回甘尚可,汤质尚可。


香竹箐古树茶


     凤庆香竹箐的出名无疑是因为那棵号称有3200年的古茶树。
     香竹箐隶属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其东北方直线距离几公里就是澜沧江,香竹箐古茶园也属于澜沧江流域古茶园中最靠北的古茶园之一。
     香竹箐村的周围有很多茶树、茶园,以现代台地茶为主,老树茶主要分布在村旁及村外地埂上,古茶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栽培型,以勐库种为代表,树型相对小一些,干径多在1 0厘米上下,树高在2米左右。另一类是本山茶或称大山茶的驯化型茶树,这类茶树比栽培型要粗大得多。土壤以棕黄沙土为主。
     香竹箐位于北纬24 度 35分,东经1 00度 04分。海拔2230米。
     植物树龄测算过去多用年轮测算法,据说当年为在国际上竞争茶树原产地曾将800多年古茶树砍下搬到国际研讨会上作证据。香竹箐大茶树有3200年据说有多位专家论证,因为大茶树没有砍,还在,因此应该是用了比年轮测算法更科学的新方法吧。树龄测算有科学方法,树种测算应该也有科学方法,目前的古茶树应该有野生型、驯化型、过渡型、栽培型几种,香竹箐大茶树被定性为栽培型古茶树,定性用的是分子生物学还是基因分析方法或者是其他什么科学方法未见公布,但是据说是有很多专家认定。
     香竹箐大茶树及其旁边的多株大茶树,其树型、叶型特征与云县、凤庆、景东一带的被当地人称为本山茶、大山茶的驯化型茶树的基本相同,其制成品的条索、色泽、汤色、茶气、茶香、口感滋味、回甘、存放变化特征也与本山茶基本相同。
     香竹箐大茶树茶的特征是:条索黑粗基本无条索状,汤色转红快,一年茶汤已转黄红,叶底黄绿尚匀,基本无苦涩,汤中带甜,回甘较好,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香型与其他栽培型有别,汤质较饱满。
     香竹箐勐库种与勐库茶相似,味稍淡。


平河古树茶


     平河是一个村民委员会,隶属凤庆县大寺乡,位于凤庆县的西北角,其西北方与昌宁县接壤。平河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700多户,以汉族为主,有白族。
     平河位于北纬24度47分东经99度 47 分,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200米附近。平河的东北方就是澜沧江,平河属于澜沧江西南岸升起的高山部分,平河村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 2公里,在山上可以看到小湾电站关闸拦水后升起的江面。
     平河古茶园应该是澜沧江流域古茶园中最靠北的古茶园,也是凤庆最大的古茶园之一。古茶树分布在平河村委会下属的5个村民小组,古茶树主要有两个种,一个是勐库大叶种,一个是当地人称“本山茶”、  “大山茶”的当地驯化种。古茶树基本都不成片,只有新茶园有成片的。古茶树多数分布在村边及地埂上。
勐库种的栽培时间从几十年到上百年,树成乔木状生长,干径多在1 0厘米上下,而本山茶有很多基部径围在1 00厘米上下的。勐库种的茶气、茶味、茶香、口感滋味与多数栽培型大叶种茶相似,茶气茶味稍显弱,应该是纬度偏高和海拔偏高的原因。本山茶多数属于驯化型茶,带有较多野茶特征,其树型、叶型与栽培型有别,制成品的条索、茶气、茶香、口感滋味也有明显区别,其条索粗且少成条索,色黑且不亮,汤色金黄且变红较快,茶香显但退化快,苦涩弱,涩尤其弱,回甘一般,汤中有甜。本山茶当地人也叫红苞茶,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因芽苞有红而得名,另一种说是因卖给蒙古人在蒙古包中泡饮而得名。似乎第一种较合理。
     平河本山茶特征:条索黑粗且几乎不成条索状,汤色淡黄,叶底黄绿匀齐,几乎无苦涩,重泡后有苦不涩,山野气较强,杯底香强且持久,汤中带甜,有香但香型较特殊,回甘较好,汤质较饱满。干茶、汤、香、口感等有野茶特征。
     勐库种则相似于勐库茶,口感和茶气稍淡。


点按钮分享或收藏到微信等

    


上一篇:没有啦!
下一篇:史上最全的云南古树茶资料(中)

本站推荐文章

image
             

本栏目最新文章

image

本站最新文章

image